解釋的範圍
假如神給你一百萬,你會怎樣用它呢? 損給慈善機構?大吃大喝?抑或用來投資?
除非你是神,否則你便要面對 - 抉擇!為甚麼?因為資源是稀少的 (resources
are scarce),我們所想得到的遠遠大於我們所能得到的!
經濟學以資源稀少、個人作決策為中心,探討各式各樣與「個人抉擇」 (human
choice) 有關的現象。例如,為甚麼商人會對相同的貨品收取不同的價格?為甚麼地鐵會提供票價優惠給學童?為甚麼會有人進行走私活動?為甚麼會有失業、通賬
..... 等等。
以「假說」解釋現象
經濟解釋是建立於可被事實否証的「假說」(hypothesis) 上的。甚麼是「假說」? 一個「假說」說的是:當「某條件」出現,所會得到的
outcome。
在經濟學上的需求定律 (law of demand) 便是一個有關個人選擇的「假說」。它斷言:「當價格(或代價)上升
,需求量(或某 activitiy) 便會下降。」由於這假說有強大的解釋能力,因此被稱為「定律」。以下的現象全可以需求定律這「假說」解釋:
- 少了人在商場內吸煙
- 售賣盜版的店鋪少了
- 入息高的人較少在店鋪高賣
- 入息高的人較少自尋短見
- 在拍賣場,價格愈高,出價的人愈少
總括而言,要解釋,便要建立「假說」。(請看
<Refutable statements>,將有更詳細的說明。)
怎樣才算「有用」的解釋?
當某人以某假說解釋某現象時 ,我們怎知這人的解釋是否「企得住」?毛主席說:「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準則。」這話大有道理。請看以下例子:
某日小虎在何生的賭場贏了錢,於是相約小玲一起慶祝。當她知道小虎贏錢當天是著紅色衫的便斷言:「著紅衫賭錢,一定會贏。」並以此作為小虎贏錢的解釋。
在上述例子中,「著紅衫賭錢,一定會贏。」便是一個假說。小玲便是以這假說作為小虎贏錢的解釋。要知這「贏錢的假說」是否只是一派胡言便要進行驗証。
閣下大可披上紅色戰衣,到何賭王處一顯身手,若然輸了,即代表小玲的「贏錢假說」是錯的。
閣下也可小心一點,先看看著紅衫的賭客是否百戰百勝後,才下場玩兩手,若發現不是所有紅衣賭客都是每戰皆捷,則小玲的假說可以休矣!
只有當一個「假說」能於事實驗証下而不倒,我們才可接受該「假說」為有用的解釋。
結論
Economics explains human choice!「解釋」是指建立一些經得起事實考驗的「假說」,只有當我們能替某現象建立出一個經得起事實考驗的「假說」時,才算是解釋成功!
考考你:
題一:假若小玲到賭場驗証她「贏錢的假說」,並發現所有紅衣客都大贏特贏,於是小玲決定親披紅衣上陣,賭錢去也。你認為小玲是否一定贏錢?
題二:假若小玲真的贏錢,是否代表她的「假說」是對的?
題三:小虎贏錢後,他的兄長小龍說:「只要夠運,便會贏錢。」並以這「夠運便贏錢」的假說解釋小虎為甚麼會贏錢。小龍的「假說」是否對贏錢的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