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fference Curve Analysis
 

 

 


相關內容
<1> Preference & Utility
<2>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3> Indifference curve & its properties
<4> Special Cases (I)
<5> Special Cases (II)
<6> Budget constraints
<7> Consumer optimal & corner solution
<8> Real Income & Utility
<9> Income effect
<10> Substitution effect
<11> Price effect
<12> Price effect - Decomposition

 

 

 

 

 

Home
Back to A-level Index Page

 

 

 

Consumption Optimum

(1) Interior solution

下圖的 X and Y 都是 economic good,消費者為增取最大的 x-y 消費組合,只會選擇在 budget line 上的 x-y combination (如 A、B 和 C 點),不會選擇在 budget line 以下的組合。但要決定在 budget line 上那一點才能 maximize utility,便要將在 budget line 上的各點的優次順序列出。這可以消費者的 indifference curves (IC) 顯示。

請看下圖:

Click <play> on the diagram
圖中的 A 點和 C 點在同一的 indifference curve 上,這代表他們的 utility 相同。但消費者不會選 A 點或 C 點,因這兩點的 utility 都不會是最大的。Click <play> B 點 位於更「高」的 IC,若選 C 點,將可得到更高的 utility。

由於 B 點的 utility 是消費者在局限下所能達至的最高 utility,在 utility maximization 的假設下,B 點將是消費者最優的選擇。

這點 (消費者最優的選擇) 稱為 Consumption optimum point or Consumption equilibrium point。此外,在上圖,消費者的最優選擇在 budget line 的 x-intercept 和 y-intercept 之間,這情況稱為 interior solution。

如欲知多一點點,click on the following button:


(1) Corner solution

Interior solution 只是其一的可能性,若消費者最優的選擇位於 y-intercept 或 x-intercept,這代表消費者把所有 money income 花於 X 或 Y 其一之上,我們稱此情況為 corner solution 或 consumption specialization。

請看下圖:


圖中的 A 點位於消費者可達至的最「高」IC 上,在 maximizing utility 的假設下 , A 點將是最優的選擇。

假設 X 的價格下降而其他因素不變 Click <play> 。這使 X 相對 Y 的價格下降 (budget line 變得更「平」),新的 equilibrium point 有可能變為 interior solution ,即圖中的 C 點。消費者不再只買 Y!

 

以上例子顯示 corner solution 的出現與 Relative price 和 MRS 有關:

  1. When the MRS of the first unit of X to Y is higher than the relative price of X to Y,消費者將不會購買任可 Good X。
  2. 當 X 相對 Y 的價格下降至某一水平 (relative price of X to Y is lower than the MRS of the first unit of X to Y),消費者便會選購 X。
請看下圖:


圖中的 A 點位於消費者可達至的最「高」IC 上,在 maximizing utility 的假設下 , A 點將是最優的選擇。

這次也是 corner solution,但消費者不是只買 Y,而是只買 X。

Click <play> 如 X 相對 Y 的價格上升,便有可能出現圖中的情況:消費者選擇 C 點,即是不再只買 X!

 

 


Econman (24 / 9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