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分家 (上集) -- A-level/ Paper I/ 2000年 / Q11


現時香港「醫藥不分家」 (tying of drugs to medical services. ),醫生一般以撘銷 ( tie-in sales)形式,將藥物賣給病人。有人認為這可能對病人不公平,建議「醫藥分家」,讓病人自己去藥房 (drugstores) 或找藥劑師(pharmacists) 配藥。

他們認為醫藥分家後,病人會因診金和藥費的總支出 (total medical expense on both doctor's consultation and medicine)減少而受惠。您同意嗎?

有個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大意是三個人在荒島上討論如何打開罐頭,其中一人是經濟學家,他說:「假如有一把罐頭刀............」。這笑話正好說明經濟學家在分析問題前會先選取一套理論,然後再按理論中的假設作出推斷(predictions)。

假如醫生是 price taker(受價者),其回報必為一 competitive return,因此醫藥分家與否,回報m不變!

若醫生是 price searcher(尋價者),答案又如何?A price searcher 亦只可賺取本身醫療服務的 rent 和  transfer earning,因此醫藥分家與否,醫生收入m不變!而在任何情況下,藥物的 rent只會由其專利的擁有人賺取。


考考您:

題一:若私人執業的醫生是 price taker,醫藥分家後,病人的診金和藥費的總支出 會減少嗎?

     不會

題二:若私人執業的醫生是 price searcher,醫藥分家後,病人的診金和藥費的總支出會減少嗎?

     不會

題三:您認為私人執業的醫生是 price taker,還是 price searcher?

price taker      price searcher

上文所涉及的m是假設性的問題,只須依照假設推斷作答。Price taking model 和 price searching model 的結論m是醫生並不會因醫藥分家而減少收入。因此,兩套理論m無法解釋為什麼私人執業的醫生大m反對醫藥分家?欲知答案,請看下集大結局

 

 

 

 

Econman (19 / 8 / 2000)

 

 

 

 

本頁內容:

醫藥分家 (上集)

相關內容

醫藥分家 (下集)

 

 


 

 

返回

A-Level content

經濟人首頁


試題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