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價格彈性
會考題目: 1987 5c、1996 11a
事件 (1) 1987 5c:
題目大意是以需求的價格彈性解釋為什麼電影院東主不同意增加票價。
據說當年的標準答案是:
需求的價格彈性是高彈性,加價會減少銷售收益,所以電影院東主不同意增加票價。
奇問:題目完全超出會考經濟科課程範圍!
會考課程只有完全競爭 (perfect competition),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個別的 seller 都是「受價者」( price
taker),是無能力左右市價的高低的。題目問公司如何定價,這涉及「尋價者」 (price searcher) 的理論,試問考生如何作答?
怪答:答案完全和經濟學無關!
銷售收益減少又如何?定價決策竟由銷售收益多寡決定?這是那門子的「經濟」理論?未請教!
事件 (2): 1996 11a:
題目大意是報業減價戰爆發,以一圖輔助,解釋為什麼甲報減價會使其銷售收益 (sales revenue) 下降。
問題不奇,怪就怪在標準答案竟以需求的價格彈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來解釋,說甚麼 demand 是 inelastic 的,因此減價會使銷售收益下降!
查實報業減價戰爆發後,至少已有一份其他報紙減價。因此,甲報的需求已下降,又豈能以
elasticity來解釋呢!
Econman (15 / 9/ 2000)